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安易免费财务软件交流论坛 (http://anyi.net.cn/bbs/index.asp) -- 财务专业知识交流 (http://anyi.net.cn/bbs/list.asp?boardid=10) ---- [转帖]会计诚信危机与治理 (http://anyi.net.cn/bbs/dispbbs.asp?boardid=10&id=32529) |
-- 作者:徐州神力 -- 发布时间:2011/1/18 22:04:17 -- [转帖]会计诚信危机与治理 关玉波 (本文获“河北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有奖征文”实践类一等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工作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已经成为全体从事会计工作和社会审计工作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会计工作在支持科学决策、引导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合理分配、营造社会和谐、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受利益趋动和社会某些不良理象的影响,少数单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计失信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依法设账,搞“账外账”;二是会计凭证不健全,不符合规定,白条入账;三是私设“小金库”,致使资金体外循环,并寻求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四是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随意调整会计账目,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这些问题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干扰了科学、高效决策,妨碍了公平竞争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会收入的合理分配,滋生了腐败和经济犯罪。这些问题如解决不好,将影响经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会计行业面临的“诚信危机”是一种行业现象,危害极大,问题复杂。解决起来也较为棘手,要求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规范会计行为,服务经济建设。 一、 会计诚信危机的成因 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期,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这就客观上给不讲诚信的人提供了机会,有空子可钻。然而,恢复会计诚信绝非一蹴而就。我认为,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财务人员有意识的做假,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财务人员的做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做大,一个是做小。去银行贷款要将资产做大,去税务所交税要将收入做小,向上级邀功要将利润做大,要私设小金库需将利润隐藏。这些都说明了身为会计人员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这个环境客观上造成了谁造假,谁得利的现象。一人些在造假、一些人在观望、一些人在效仿。而造假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利益,造假的收益又远大于其成本,致使造假者屡禁不止。 (二)受财经法律规范不建全的影响。会计领域有一些法规、制度,但是执行起来相对较难或者是执行不力。有些会计政策法规不是很完善,执行起来可变通,很容易得利。有些会计方面的法规制度相对过时,需要修订;另外会计道德规范还不够很健全,宣传教育不够到位,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会计造假者有空子可钻。一些财务违规行为的惩处,除了刑事制裁和行政处罚,尚缺乏与之平行的民事赔偿机制,一旦各种处罚规定得到完善,违法者最可能的下场是倾家荡产,甚至连东山再起的机会也不可能有,这样,就会对会计造假者起到警示、震慑作用。 (三)受利益驱使的影响。市场规则认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而一些单位的管理层,在单位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不惜铤而走险,采用会计造假等手段谋取利益。会计造假的受益主体很多,一般涉及到了单位和单位领导及高级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官员也可以因为所谓的业绩优秀而谋取更高的职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帮助做假的中介机构可以因为所谓的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收益,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的所谓的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这些人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究其原因无非是造假者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其造假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造假者将越来越多,自觉的恪守诚信原则的人将会越来越少。 (四)受处罚标准的影响。相关法规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会计造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具体规定。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但是处罚力不足。如果法规能够具体明确规定处罚的主体、标准、责任人等,并由国家在规定时限内强制执行,那么会计诚信危机将会有所收敛。而在现阶段,处罚难的现象还时有存在,造假的成本远小于获得的利益。 (五)受处罚机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从而,削弱了法律效力。对会计造假者们,很少追究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个人责任。对造假者也是惩处得不到位,造假成本较为低廉,一些人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不惜牺牲国家、集体的利益,冲破了道德底线进行造假。 (六)受处罚力度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
-- 作者:徐州神力 -- 发布时间:2011/1/18 22:04:37 -- 二、 会计诚信危机的危害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良好的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目前,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投资者要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要从中获取薪金,政府要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国家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而我国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涨了会计造假的气焰。由于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也常常是不由自主或非本人意愿。而会计诚信危机的危害又是非常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严重危及了市场经济秩序 最近,造假账,造假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一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不廉洁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已经成为一颗毒瘤,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已到了非下大力气整治不行的地步。 (二)严重危害了投资者利益 会计诚信危机直接使投资者利益受到危害。一些上市公司在申请破产保护后,资产将优先发放员工薪金、缴纳税款、偿还银行借款等,价值已经趋近于零的公司再经重新分配,普通投资者肯定血本无归。这类公司的破产也冲击了各有关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养老基金和大众的利益。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三)严重损害了自身利益。会计造假行为貌似对经营者有利,让管理者受益,其实,会计造假首先是损害了公司利益。一些上市公司因财务违法被停牌,一些企业因会计造假而倒闭。其次是损害了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利益。一些企业因财务违法有关责任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第三是损害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利益。一些企业因财务违法,有关主管部门将直接为其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吊销了主要负责人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这些会计造假行为实际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短期行为,将使多方的长期利益受到损害,最终也将殃及自身。 三、 会计诚信危机的治理 会计诚信危机的治理,要注重法治与德治并重,开展综合治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对会计诚信危机的主体要依法进行处罚,追究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对涉及违法犯罪的会计造假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管理人员除强调法律约束外,还应该加强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素养,弘扬正气,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氛围,营造良好的会计经济秩序。 (一)要健全会计制度。会计诚信危机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密不可分。在治理会计工作秩序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好单位内部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单位领导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离任审计等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各项规章,真正将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 (二)要加大处罚力度。会计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业活动的全过程,会计诚信危机也必然涉及到公司的一系列会计工作和诸多部门、人员。目前有些企业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还不完善,对相关责任人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打击力度还明显不够。这些处罚与造假者获取的暴利相比,悬在头顶上的法律之剑,看起来并不那么可怕。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会计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预期收益,并对重点单位建立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的信誉档案,对其经营状况、执业状况、守法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守信者受鼓励,诚信缺失者受惩罚。披露不讲诚信的人,对不守诚信而造成严重后果者,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要强化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地起到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的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的作用。会计人员要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努力达到规范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有效的防止会计诚信危机,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四)要加强教育。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以德治国。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从业环境,对诚信社会、诚信经济显得尤为重要。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对会计诚信危机的单位和个人在各大媒体上披露其不诚信行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对不诚信者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对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形成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尊重。既要从正面教育会计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形成整个社会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和诚信的环境,又要从反面加以宣传报道,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做假账的单位和个人,达到警示和教育的目的。 |